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第9届学术年会
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第9届学术年会
征文启事
中国·贵阳
2014年7月5-6日(暂定)
一、背景
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自2004年成立以来,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高层次国际学术研讨会:2004年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,主题为“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挑战:中国西部开发的新思路探讨”;2005年第二次会议在银川召开,主题为“中国西部农村经济与地区可持续发展”;2006年第三次会议在成都召开,主题为“反贫困与国际区域合作”;2007年第四次会议在贵阳召开,主题为“贫困地区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”;2008第五次会议在西安召开,主题为“西部大开发八年评估与展望:西部经济全面、协调、与可持续发展”;2009年第六次年会在兰州召开,主题为“改革开放30年:中国西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”。2010年第七次会议在成都召开,主题为“中国区域发展模式:西部开发十年的实践与探索”;2013年第八次年会在成都召开,主题为“西部的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”。历次会议都得到国务院西部办(国家发改委西部司)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,会议论文均已正式出版。会议为西部问题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。
由贵州财经大学、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、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西部发展专委会、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第9届学术年会,将于2014年7月5-6日(暂定)在中国贵阳市贵州财经大学举行。此次会议将邀请来自国内、外的著名经济学家、社会学家、政府官员及企业家100人左右参加,共同研讨中国西部发展的重大问题。
二、会议主题
本次会议的主题为:中国西部生态文明与西部城市新区建设
主要议题包括(但不限于如下议题):
1.中国西部城市新区建设的先行先试战略与政策
2.国外城市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
3.东西部城市新区、试验区建设比较
4.西部城市综合体与旅游综合体的建设
5.内陆开放与东西互动合作示范区建设
6.西部城市新区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
7.西部城市新区山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
8.西部城市新区特色资源开发
9.西部城市新区建设与欠发达地区2020同步小康
10.西部城市新区建设与城市生态旅游
11.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后发赶超的方法与路径
12.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与旅游转型
13.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
14.内陆开放、城市新区建设与西部连片特困区减贫研究协同创新
15.反贫困、生态文明与国际区域合作
本次会议欢迎相关领域专家自行组合形成若干专题讨论小组,并邀请本领域的专家参会。
三、会议申请方式
凡有兴趣参会的专家学者、政府部门、企业及其他机构代表(包括博士研究生)敬请您将论文中英文摘要(原则上不超过300汉字)连同论文题目、作者姓名、作者所在单位、职务职称以及通讯联系方式,用电子邮件发到westchina2014@umich.edu,或者在会议网站直接提交(http://china-ces.org/Conferences/Default.aspx?Cesconf=2),会务组在收到论文摘要后,邀请专家对选题和摘要进行初审,然后发出论文录用通知和正式邀请。作者在收到论文录用通知和正式邀请函后,请按时向会务组提交论文全文。
四、论文出版
1.会前将向参会正式代表赠送大会论文集;
2.编辑论文集,提交出版社出版;
3.部分论文推荐《贵州财经大学学报》《西部发展评论》和其他期刊发表。
五、重要日期
1.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: 2014年3月30日
2.论文正式录用通知和参会邀请: 2014年4月10日
3.论文全文提交截止日期: 2014年6月15日
六、会议注册
2014年5月15之前:注册费人民币600元(或美元$100)
2014年5月15之后:注册费人民币800元(或美元$130)
学生:人民币300元(或美元$50)
七、联系方式
中国西部研究联合体国内秘书处:
中国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391信箱,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
邮 编:610065
联系人:杨明洪 教授
电子邮件:westchina2014@umich.edu
电 话:+86-28-8540 6801
中国西部研究联合体海外秘书处:
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
ChinaDataCenter,UniversityofMichigan
330 Packard Street,Ann Arbor,MI48106-1248U.S.A.
联系人:鲍曙明 博士
电子邮件:westchina2014@umich.edu
电 话:+1-734-647-9610
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第9届学术年会承办机构:
中国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财经大学贵安新区研究院,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
邮 编:550025
联系人:曾绍伦教授,胡北明博士
电子邮件:westchina2014@umich.edu
电 话:+86-851-851-0773
本文来自中国区域科学协会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rsac.org.cn